兰州文理学院新闻类新闻学-甘肃专升本免试考试大纲(答辩形式)
2025-07-23 10:06:58·阅读 20
✨【总体情况】
这份大纲是新闻类新闻学专业专升本免试生的答辩指南,旨在考查专业基础、技能掌握情况,判断是否具备本科学习基础。测试为随机抽题现场作答,每人 15 分钟,满分 100 分哦~
📚【核心测试内容】
- 理论基础:涵盖新闻本源、新闻价值、新闻舆论导向等,比如理解新闻定义、掌握新闻基本特征,理解新闻价值定义及影响因素等。
- 业务能力:包括新闻采写主体、新闻报道、采访准备、消息写作、新闻特写等,考验记者角色职责认知、报道构成要件掌握、倒金字塔结构写法等。
- 传播知识:涉及媒介融合、传播定义与特点、传播模式(如拉斯韦尔 5W 模式)、传播类型及效果等内容。
🔍【测试细节】
- 评分标准:语言表达(10 分)+ 应试态度(10 分)+ 知识内容(30 分)+ 专业综合能力(50 分)。
- 参考书目:《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传播学教程》三本核心教材。
- 注意事项:严禁透露姓名、考号等信息,否则按作弊处理⚠️。
💡【总结】
大纲围绕新闻传播学基础,覆盖 15 个核心知识点,从理论到业务能力都有涉及,吃透这些内容,答辩更有把握~
对具体知识点有疑问或想获取备考技巧的宝子,欢迎私信我交流呀~
具体考试大纲内容如下:
普通专升本免试入学专业综合知识答辩测试大纲 (新闻类新闻学专业)
一、测试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立足甘肃、面向西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知识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新闻传播理论知识和全媒体信息传播技能,能够适应未来职业和社会发展,在各类新闻媒体、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编辑、媒介策划、媒体运营及公关宣传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新闻类的新闻学专业综合知识答辩测试与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相符合,考查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检验考生专业知识是否具备本科阶段的学习基础。
二、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 命题内容紧密围绕新闻传播学基础课程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理解、掌握和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 命题以科学性、明确性、全面性、整体性原则为指导,注重考查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思维反应、语言表达及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问答题目数量共计 15 个,每问难度一致,问答题目表达简练、明了、准确。
三、测试方式
专业综合知识答辩实行在公布的测试考核知识点范围内随机抽题,每人抽取一题,现场作答。
四、测试时间
每生测试时长为 15 分钟。
五、试卷结构
测试总分为 100 分,每个考核知识点的题目应能够体现语言表达(10 分)、应试态度(10 分)、知识内容(30 分)、专业水平及综合能力(50 分)四部分内容。
六、参考书目
- 《新闻学概论》编写组。新闻学概论 (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 年 8 月.
- 《新闻采访与写作》编写组。新闻采访与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 年 1 月.
-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第二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年 4 月.
七、测试的基本要求
- 本专业测试大纲适用于新闻传播专业大类下新闻学专业的普通专升本免试入学专业综合知识问答测试。
- 本测试主要考核学生在新闻传播理论及业务方面的专业综合能力。
- 考生需按照公布的测试考核知识点内容及数量进行答辩准备。
- 考生在测试当日进行现场抽签抽取答辩题号,并按照所抽取的题号进行现场作答。
- 考生的应试过程中不得出现涵盖有标识考生姓名、考号、毕业学校等明显的标示性内容,如果发现按作弊处理。
八、测试考核知识点范围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 新闻本源
- 要求:理解新闻的定义,掌握新闻的基本特征。
- 新闻价值
- 要求:理解新闻价值的定义,掌握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因素。
- 新闻舆论导向
- 要求:理解新闻舆论的内涵,掌握如何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 新闻传播者
- 要求:理解新闻传播者的意识构成,掌握新闻传播者的素质构成。
- 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 要求:掌握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 新闻采写的主体
- 要求:理解记者的角色与职责,掌握记者的主体意识。
- 新闻报道
- 要求:理解新闻报道的主要特点,掌握新闻报道的构成要件。
- 新闻采访的准备
- 要求:领会采访前准备工作的意义,掌握采访计划的主要内容。
- 消息写作
- 要求:掌握消息文体倒金字塔结构的含义、特征及写法。
- 新闻特写
- 要求: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和类型,掌握新闻特写的写作要诀。
- 媒介融合
- 要求:理解媒介融合的内涵及媒介融合对新闻传播的重大影响。
- 传播
- 要求:理解传播的定义,掌握社会传播的特点。
- 传播模式
- 要求:理解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掌握拉斯韦尔的 5W 模式和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
- 传播类型
- 要求:掌握人类传播的类型和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 传播效果
- 要求:掌握传播效果的双重含义,三个层次和四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