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医学院高职(专科)升本科招生中药学,康复治疗学,医学检验技术,药学,护理学专业考试大纲

2025-06-19 15:53:08·阅读 14

甘肃医学院高职(专科)升本科招生中药学专业考试大纲(试行)

一、考试目的

中药学专业专升本招生考试,全面考核普通高等学校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生是否达到人才培养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目标要求。

二、考试科目及比例

考试范围包括有机化学、分析化学2门专业基础课程,其分值占比:

1.分析化学(50%)

2.有机化学(50%)

三、试题类型

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命名或写出结构式题、完成反应式题、推断题、综合分析计算题五种题型。

单项选择题:含80小题,每题1分,共80分。本部分涵盖的知识点很广,涉及到绝大部分的考试内容。

填空题:包括40个空,每空1分,共40分。填空部分的目的是测试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命名或写出结构式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主要测试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系统命名及简单有机物结构书写的掌握情况。

完成反应式题: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本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于简单有机反应的掌握情况。

综合分析计算题:含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本部分主要体现学生对常见问题的理解水平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涵盖范围较广,难易结合。

四、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涵盖高职(专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全部内容。重点考核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应用能力,考试主要以基础知识内容为出题的核心。

《分析化学》部分

第一章  绪论

(一)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重点)

识记: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

理解:分析化学的作用。

(二)分析方法的分类。(次重点)

识记:分析方法的分类。

应用:针对不同分析样品和要求,确定分析方法的类别。

(三)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一般)

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

(一)测量值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重点)

识记:误差、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定义及误差的分类。

理解:误差的性质及减免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意义与关系。

应用:分析误差的来源及减少误差的方法。

(二)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法则。(重点)

识记:有效数字定义。

理解: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

应用:正确记录、处理数据及表示分析结果。

(三)有限量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一般)

理解:显著性检验(t检验、F验),异常值的取舍规则(Q检验法、G检验法)。

应用:异常值的取舍(Q检验法、G检验法)。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一)滴定分析的基础理论。(重点)

识记:滴定分析的定义和常用术语,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基准物质的条件。

理解: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方法。

应用: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物质的量浓度、滴定度),滴定分析的计算。

(二)滴定方式的分类,直接滴定的条件。(次重点)

识记:滴定方式的分类,直接滴定的条件。

理解:滴定方式的应用实例。

应用:根据不同样品的性质及分析要求选择相应的滴定方式。

(三)滴定分析的特点和应用范围。(一般)

识记:滴定分析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一)一元酸碱溶液中[H+]的计算,缓冲溶液中[H+]的计算。(重点)

识记:计算公式。

理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及其影响因素。

应用:化学计量点酸度计算。

(二)一元酸碱准确滴定的条件,多元酸碱分步滴定的条件。(重点)

识记:一元酸碱准确滴定的条件,多元酸碱分步滴定的条件。

应用:一元酸碱准确滴定条件及多元酸碱分步滴定条件的运用。

(三)酸碱指示剂。  (次重点)

识记:常用的酸碱指示剂。

理解: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影响因素。

应用:为酸碱滴定体系选择指示剂。

(四)酸碱标准溶液。 (次重点)

识记:基准物质。

应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五)应用与示例。(一般 )

理解:直接滴定、返滴定、间接滴定的应用与示例。

第五章  沉淀滴定法

(一)银量法的基本原理。(重点)

识记:银量法的基本原理。

应用:沉淀法中的结果计算。

(二)银量法终点指示方法。(重点)

识记:银量法终点指示方法

理解:银量法的应用与示例。

第六章   配位滴定法

(一)配位平衡。(重点)

识记:稳定常数、酸效应和酸效应系数、配位效应和配位效应系数、条件稳定常数的定义。

理解:影响配位平衡的主要因素。

(二)配位滴定原理。(重点)

识记:单一离子准确滴定的条件,混合离子分别滴定的条件。

理解:滴定中酸度控制的目的和方法。

应用:单一离子准确滴定条件、混合离子分别滴定条件的运用,滴定中最高、最低pH值计算。

(三)金属离子指示剂。(次重点)

识记:金属离子指示剂具备条件,常用的金属离子指示剂。

理解:金属离子指示剂的变色原理,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及消除方法。

应用:金属离子指示剂的正确使用和选择。

(四)标准溶液:EDTA和锌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一般)

识记:常用的基准物。

应用:EDTA和锌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五)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一般)

识记: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应用:对混合离子进行选择性的测定。

(六)EDTA及其配合物的特性。(一般)

识记:EDTA及其配合物的特性。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一)氧化还原反应。(重点)

识记:标准电位和半电池反应,Nernst方程式,条件电极电位,条件平衡常数。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判断,影响反应程度和速度的因素。

应用:条件电极电位的计算和应用。

(二)氧化还原滴定原理。(重点)

识记:准确滴定的条件,氧化还原滴定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三)氧化还原滴定法的指示剂。(次重点)

识记:氧化还原滴定法常用的指示剂类型。

理解:氧化还原指示剂变色原理和变色范围。

应用:氧化还原指示剂的使用条件和选择原则。

(四)碘量法和高锰酸钾法。(次重点)

识记:碘量法和高锰酸钾法的滴定条件、标准溶液。

理解:碘量法和高锰酸钾法的原理。

应用:碘量法和高锰酸钾法应用范围与示例、结果计算。

(五)重铬酸钾法和亚硝酸钠法。(次重点)

识记:重铬酸钾法和亚硝酸钠法的特点、滴定条件、标准溶液。

理解:重铬酸钾法和亚硝酸钠法的原理。

应用:重铬酸钾法和亚硝酸钠法的应用范围与示例。

第九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重点)

识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和常用术语,朗伯-比尔定律公式。

理解:光的性质,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溶剂极性对紫外可见光谱的影响。

应用:定性、单组份定量分析,朗伯-比尔定律相关计算。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重点)

识记:仪器的基本构造,主要部件及作用。

理解:仪器测量误差。

应用:光源和吸收池的选择,定性分析方法和纯度检查。

第十三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一)化学键合相(重点)

识记:化学键合相的概念、优点。

应用:不同化学键合相应用于不同样品的分析。

(二)正相色谱、反相色谱,常用的固定相、流动相及出峰顺序。(重点)

识记:正相色谱、反相色谱的概念、常用固定相和流动相。

理解:正相色谱、反相色谱的出峰顺序。

应用:根据样品选择方法。

(三)高效液相色谱仪。(次重点)

识记: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主要部件、作用。

理解:检测器的检测原理,定量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方法的选择。

(四)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与经典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法比较。(一般)

识记: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有机化学》部分

(一)有机化学基础理论

1.各类有机化合物(烷烃、烯烃、炔烃、脂环烃、芳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取代羧酸、羧酸衍生物、胺)的系统命名。熟悉一些常见有机化合物的习惯命名和俗名。

2.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共价键的形成,共价键的断裂方式。即均裂、异裂、自由基型反应,离子型反应;亲电反应,亲核反应,亲电试剂,亲核试剂;过渡状态和中间体等概念的涵义。

3.应用现代价键理论理解分子结构与其物理、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应用分子间作用力概念解释化合物沸点、熔点、溶解度等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

4.有机分子结构的表示方法。同系列、构造异构或碳架异构等含义;构型异构(顺反异构、旋光异构)和构象异构。烯烃顺反异构体的构型命名。化学命名的次序规则。乙烷、丁烷、环己烷以及取代环己烷的典型构象和优势构象。

5.诱导效应、共轭效应、空间效应并合理解释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规律,例如分子极性大小,酸碱性强弱,化学反应活性次序,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等。

(二)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反应

1.烷烃的卤代反应及卤代反应历程(自由基取代反应历程)。

2.烯烃中碳碳双键的加成反应,亲电加成反应历程;氧化-还原反应。马尔可夫尼可夫(Markovnikov)规则。炔烃中碳碳三键的加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端基炔的取代反应。

3.环烷烃的取代反应,环烷烃的小环(三元环、四元环)加成开环反应。

4.芳烃的亲电取代反应,侧链氧化。定位效应的应用。

5.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反应,扎依切夫(Saytzeff)规则,格氏(Grignard)试剂的制备及其制备醇的应用。卤代烯烃与卤代芳烃中卤素的活泼性及卤代烃的鉴别方法。

6.醇的取代反应,脱水反应,氧化反应,多元醇的特性。

7.苯酚的酸性,酚与三氯化铁的呈色反应,芳环上的取代反应。

8.醛酮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烃基上α-H的卤代反应与包括卤仿反应,羟醛缩合反应,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9.羧酸的酸性,羧酸衍生物的生成,二元羧酸的脱羧反应。

10.羟基酸的酸性,醇酸的氧化反应,醇酸的脱水反应。酮酸的酸性与脱羧反应。

11.羧酸衍生物的水解、醇解和氨解反应,羧酸衍生物的还原反应。

12.胺的碱性与成盐反应,酰基化反应,与亚硝酸的反应。芳香族伯胺的重氮化反应,重氮盐的取代反应和偶联反应。

(三)有机化合物的鉴别、分离与提纯

主要考核烃类、卤代烃、醇、酚、醛、酮、羧酸鉴别、分离与提纯方法。

五、试题难易度

较容易题                   约30%

中等难度题                 约60%

较难题                     约10%

六、主要参考书

1.徐茂宏主编《分析化学》(第1版),科学出版社。

2.刘斌主编《有机化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甘肃医学院高职(专科)升本科招生康复治疗学专业课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全面考核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应届康复治疗技术及相关专业毕业生临床工作能力是否达到专业课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

二、考试范围

考生重点掌握《康复评定学》、《疾病康复》两门专业主干课程的内容及相关知识,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其分值占比:

1.康复评定学(60%

2.疾病康复(40%

三、试题类型

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名词解释、病例分析五种题型。

单项选择题:包括80小题,每小题1分,共80分。本部分涵盖的知识点很广,涉及到绝大部分的考试内容。

填空题:包括40个空,每空1分,共40分。填空部分的目的是测试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简答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主要测试学生对常见问题的理解水平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涵盖范围较广,难易结合。

名词解释: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本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概念的掌握情况。

病例分析:包括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本部分主要体现学生对常见疾病的理解水平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涵盖范围较广,难易结合。

四、考试内容

(一)康复评定学

1.康复评定总论概述

(1)掌握康复评定的概念。

(2)了解康复评定的意义和层次。

(3)熟悉康复评定的目的和特点。

(4)了解康复评定的步骤

(5)掌握综合分析资料。

(6)熟悉总结评定结果。

(7)熟悉康复评定的类型。

(8)熟悉康复评定的方法。

(9)了解康复评定的基本原则。

2.人体形态评定  

(1)掌握人体形态评定的基本概念,包括人体形态、体格、体型、身体姿势、身体组成成分、腰臀比、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身体素质;

(2)掌握正常直立姿势、常见异常姿势的评定方法;掌握身体长度、身体围度、身高及体重的测量方法。

3.反射评定

(1)掌握 发育性反射的概念。

(2)了解发育性反射的出现与消失分类。

(3)了解发育性反射评定的目的。

(5)了解发育性反射评定的注意事项。

(6)掌握脊髓水平的反射。

(7)掌握脑干水平的反射。

(8)掌握中脑水平的反应。

(9)掌握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应。

(10)熟悉结果记录。

(11)熟悉结果分析。

4.肌力评定

(1)掌握肌力、耐力、等长收缩、等张收缩、等速收缩、原动肌、固定肌、运动单位、峰力矩、力矩加速能等基本概念。

(2)熟悉肌肉的功能分类和收缩类型。

(3)熟悉影响肌力的因素。

(4)了解肌力评定的目的。

(5)掌握徒手肌力评定的分级标准。

(6)掌握徒手肌力评定的注意事项。

(7)掌握人体主要肌肉的徒手肌力评定方法。

(8)熟悉结果记录与分析。

(9)熟悉等长收缩肌力评定。

(10)熟悉等速收缩肌力评定。

5.肌张力评定

(1) 熟悉 肌张力的概念以及肌张力产生的生理机制及作用。

(2)熟悉肌张力的分类和目的

(3)掌握肌张力增高。

(4)掌握肌张力低下。

(5)掌握肌张力紊乱。

(6)掌握肌张力的手法检查。

(7)掌握肌张力的器械检查。

(8)掌握痉挛的评定标准。

(9)掌握肌张力低下的评定标准。

6.关节活动度评定  

(1)掌握 关节活动度的概念、分类。

(2)了解影响关节活动度的因素。

(3)熟悉测量关节活动度的主要工具及方法

(4)熟悉关节活动度评定的注意事项。

(5)掌握上肢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6)掌握下肢主要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7)掌握脊柱关节活动度的测量。

(8)熟悉结果记录

(9)熟悉结果分析。

7.平衡功能评定

(1)理解平衡与平衡功能。

(2)了解平衡功能的分类。

(3)理解人体平衡的维持机制。

(4)熟悉平衡功能的评定目的。

(5)熟悉平衡功能的评定内容。

(6)熟悉平衡功能评定的注意事项。

(7)掌握观察法。

(8)掌握量表法。

(9)掌握仪器评定法。

8.协调运动评定

(1)了解协调运动的有关概念。

(2)理解协调运动障碍的主要原因。

(3)熟悉协调运动障碍的表现特征。

(4)了解协调运动评定的目的。

(5)了解协调运动评定的注意事项。

(6)掌握非平衡性协调运动的评定。

(7)掌握平衡性协调运动的评定。

(8)掌握其他粗大协调运动的评定。

(9)掌握手精细协调运动的评定。

9.步态评定

(1)了解步态分析的目的。

(2)了解步态分析的注意事项。

(3)了解步行周期。

(4)了解正常步态中主要关节肌肉的活动。

(5)掌握定性分析法。

(6)掌握定量分析法。

(7)掌握导致病理步态的主要原因。

(8)掌握病理步态中关节肌肉的异常现象。

(9)掌握常见伤病的病理步态。

10.感觉评定

(1)掌握躯体感觉评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2)各种深浅感觉检查的方法及结果的分析。

(3)脊髓节段性感觉支配及其体表检查部位。

(4)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5)熟悉感觉障碍的分类、分型及特点。

(6)疼痛的分类、疼痛强度及疼痛部位评定的各种方法。

11.心肺功能评定

(1)掌握心功能评定的目的。

(2)掌握代谢当量在康复评定中的应用。

(3)掌握心电运动负荷试验。

(4)掌握心功能评定分级。

(5)肺容积和通气功能。

(6)呼吸困难分级。

(7)运动代谢气体测定。

12.言语功能评定

(1)熟悉言语和语言的 相关 概念、言语产生的机制以及语言的特征

(2)掌握失语症的评定。

(3)掌握失语症的临床表现。

13.认知功能评定

(1)理解认知的定义。

(2)熟悉记忆的概念、基本过程,记忆障碍的类型。

(3)熟悉知觉、失认症、失用症的概念常见失认症、失用症的表现。

(4)掌握认知功能评定方法。

(5)掌握认知功能训练原则。

14.截瘫及偏瘫评定

(1)掌握脊柱损伤的类别。

(2)掌握脊柱损伤的诊断。

(3)掌握脊柱脊髓功能评定。

(4)掌握躯体功能的评定。

(5)掌握脊髓损伤并发症的评定。

(6)掌握联合反应的概念。

(7)掌握 偏瘫运动功能评价法。

(8)熟悉中枢性瘫痪的本质。

15.小儿脑性瘫痪评定

(1)掌握脑瘫的概念

(2)掌握脑瘫患儿评定的原则

(3)掌握体格发育的评定

(4)掌握运动发育的评定

(5)掌握肌张力及关节活动的评定

(6)掌握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

16.常见骨关节疾病的评定

(1)掌握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

(2)掌握手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

(3)掌握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评定

(4)掌握截肢的评定的评定

(5)掌握颈椎病的评定。

(6)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的评定。

(7)熟悉中枢性瘫痪的本质。

(二)疾病康复

1.导论

2.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

(1)了解脑血管疾病的基本概念、发病的机理。

(2)熟悉脑血管疾病发病的临床特点和可能的并发症及处理。

(3)掌握脑血管疾病的康复评定及治疗方法。

3.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

(1)了解颅脑损伤的基本概念,包括脑卒中的定义、分类等,尤其对脑卒中发病的机理和治疗要有明确的了解。

(2)熟悉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发病原理、机制和可能可能的并发症及处理。

(3)掌握颅脑损伤的康复评定及治疗方法。

4.脑性瘫痪儿童的康复

(1)了解脑性瘫痪儿童的基本概念,包括脑卒中的定义、分类等,尤其对脑性瘫痪发病的机理和治疗要有明确的了解。

(2)熟悉脑性瘫痪儿童的临床特点、发病原理、机制和可能可能的并发症及处理。

(3)掌握脑性瘫痪儿童的康复康复评定及治疗方法。

5.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

(1)了解脊髓损伤的定义、临床流行病学、常见原因。

(2)孰悉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

(3)掌握脊髓损伤临床康复方法。

(4)掌握脊髓损伤的康复评定及康复治疗方法。

(5)掌握脊髓损伤常见的并发症的表现及处理。

6.周围神经病损患者的康复

(1)孰悉周围神经损伤的生物力学及临床特点。

(2)掌握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康复评定及治疗方法。

7.帕金森患者的康复

相关阅读